欢迎来到逃生管_逃生管道厂家_聚乙烯逃生管_洛阳正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攻克“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技术难题,他们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如何实现超大直径盾构技术的重大突破?怎样攻克“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的技术难题?未来还将如何建设高品质隧道,服务交通强国战略?近日,中交集团公布了2023年度科技进步奖评选结果。其中,由中交一公局集团牵头,中交集团、中交隧道局、中交天和联合申报的“高水压砂-岩复合地层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中国交建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也是中交一公局集团首次获得此项殊荣。

实现超大直径盾构技术的重大突破

该项目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外实验和工程验证等手段,对复杂地质地貌超高水压大直径盾构隧道建造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创建了管片结构-接缝防水协同控制的高水压盾构隧道防水技术体系,研发了复杂地质地貌盾构隧道安全控制技术,研制了复杂地质地貌高水压大直径泥水盾构机安全掘进的关键设备,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认可。

“该项目研究是应用技术研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纯理论层面。”中交一公局集团隧道局研究院副院长李辉表示,该项目研究实现了重大突破,解决了一些“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对于掘进技术、管片防渗漏技术以及设备原始创新等板块,都有非常大的意义。

与此同时,本项研究还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项,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35篇,软件著作权3项,省部级工法5项,发布及在编标准8部,经中国公路学会组织开展的科技成果评价会认定,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攻克技术难题,实现长江江底盾构隧道“不渗不漏”

南京,八卦洲旁,在百舸争流的长江主航道下,一条“巨龙”正以火热之势,连通两岸。由一公局集团隧道局承建的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隧道工程A3标(以下简称“和燕路过江隧道”),使用中交天和自主制造的“振兴号”超大直径盾构机成功穿越长江。

全长2976米的南京和燕路过江隧道,系国内超大直径盾构首次一次穿越多种复杂地质条件组合的水下隧道,最高水压0.79MPa,是迄今为止长江上建造最为困难的过江隧道,也是国内建设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中交一公局集团隧道局研究院副院长张亚洲认为,作为一项划时代的标志性工程,和燕路过江隧道取得的科研技术成果对行业有着非凡意义。

攻克“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技术难题,他们获“科技进步特等奖”(图1)攻克“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技术难题,他们获“科技进步特等奖”(图2)

在该项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组聚焦盾构装备国产化、隧道高品质建造、盾构安全掘进等盾构行业痛点问题,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盾构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实现了科技自主自立;坚持创新、不断探索,克服了高水压、复杂地层条件等工程建设难题,“实现了长江江底盾构隧道‘不渗不漏’的壮举,推动盾构隧道建设质量迈上新的台阶,该工程被多位院士、专家誉为‘超高水压盾构隧道标志性工程’”。中交一公局集团隧道局研究院副院长徐文礼说。

攻克“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技术难题,他们获“科技进步特等奖”(图3)

“从全生命周期设计、科学精细标准化管理、科技攻关与微创新应用、高质量施工、平安工程、绿色工程等七大维度来讲,和燕路过江隧道称得上是一项样板工程。”中交一公局隧道局原和燕路过江隧道项目书记兼总工程师赵小鹏表示。

“和燕路项目不仅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还提前半年通车,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在张亚洲看来,这项盾构高效安全施工技术大大推动了行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树立了高品质标杆,是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匠心工程,也将为后续盾构隧道施工提供一套高品质、安全、高效的建设新方案。

攻克“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技术难题,他们获“科技进步特等奖”(图4)

该技术已应用到国内多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中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技术目前已成功应用到了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上海机场联络线工程、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珠海兴业快线工程等多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中,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也标志着一公局集团所属隧道局在超大直径盾构建造领域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和燕路过江隧道项目中,平均年龄32岁的年轻团队创造出的箱涵拼装精度达到3毫米内的行业高水平,以及管片错台量控制在4毫米的佳绩令业界惊叹。解码成绩的背后,是中交一公局集团一直以来在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方面所执行的方针策略,也得益于集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把科技强企、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等放在公司发展的关键位置。为进一步夯实中国交建长大隧道掘进技术分中心的建设,中交一公局集团大力支持隧道局组建地下空间科学研究院,打造在主业建设领域升级发展的核心动力,深耕大盾构业务板块,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在李辉看来,如果把这项技术看成“1.0版”,其他项目可能是“2.0版”,后面还有“3.0版”“4.0版”,但是和燕路项目是有首创性和划时代意义。后续,中交一公局集团也将在盾构施工智能化、盾构装备国产化,以及超长距离、超深埋深、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建造技术方面持续创新,用自己的国之重器建设高品质隧道,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



电话:18638870278
邮箱:18638870278  传真:  地址:洛阳偃师工业园区
版权所有:洛阳正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18019310号